您现在的位置: 开云kaiyun >> 党建撷英 >> 中央精神 >> 正文

【教育实践】立德树人堂堂讲——广西大学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综述

2022年11月24日 开云在线注册: 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作者: 刘琴 李伟红 贾琦艳

“赵州桥为什么屹立千年不倒?是因为每块石材坚固耐久。同样,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必须具有优良品质,历经磨难不变质。”这是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正讲授专业课“土木工程材料”中“石材”相关内容的一个场景。

在专业课中结合每堂课的知识点,贴切融入思政内容,从原来的纯学术、纯知识转变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合,这样的课堂变化源于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今年初推行的“立德树人堂堂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目前,该院137门专业课程已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精心备课:专业知识点变成思政课“活教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022年1月,广西大学制订颁布《广西大学“立德树人堂堂讲”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试点改革,于2022年春季学期全面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按照“一主线+两驱动+全覆盖”的思路,通过专业知识的“事”,提炼出“理”,再升华为“德”,用“德”育“人”,形成“事→理→德→人”的主线。“两驱动”是“党建驱动+课程驱动”,以党建带动课程建设,把课程思政集体备课融入到支部活动,并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思政案例与知识点的巧妙融合。

破解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难题,集体备课是第一步。从一个故事、一个案例到一个话题,从一堂课到多堂课,从一门课到多门课,从“堂堂讲”到全覆盖,各教研团队反复推敲打磨,以求融会贯通、日讲日新,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土木工程材料”第一讲是“建筑材料发展史”。围绕“建筑材料的两面性”,老师们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

“只讲工匠精神还不够。土坯竹草难建高楼,但对生命的破坏力小;钢筋水泥建成摩天大楼,一旦倒塌灾难巨大。建筑材料的两面性可以升华到做人做事的两面性,引导同学们从才高责重等矛盾对比中深入思考。”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乃学参加老师们集体备课时说,“把专业课从知识点上升为立德树人的‘理’和‘德’,关键在于贴切,要让学生产生共鸣,精神得到升华。”老师们都深受启发:“只有贴切,道理才讲得通。只有上升到‘理’的高度,思政才有效果。”

经过多轮集体备课,“土木工程材料”28节课融入34个思政案例,实现了“立德树人堂堂讲”。

为克服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学院教师们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等素材中选取案例、挖掘思想,打破原有的上课模式,付出双倍甚至多倍的备课时间,梳理课程内容、细化教学方案。

“查阅了10本相关书籍,找到了15个与专业课知识点融合的思政育人素材。”教师孟勇军说,集体备课汇聚整个教学团队的智慧,改变了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知识储备不足的局面。

用心用情:恰到好处融入思政元素

“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要恰到好处。事和理讲得贴切,就是画龙点睛,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广西大学校长韩林海说。

“每一门课程都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立德树人堂堂讲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心用情;不能把丰富的课程思政变成单一的思政课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安永辉说。

滕晓丹老师在讲材料力学时,播放了孟良崮战役中汶河“人桥”的视频,并让同学们用公式计算出人桥的承载力。

“承载力算出来了,但公式算不出来的,是人的精神力量。”滕晓丹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人桥’的故事,当用公式计算人的承载力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2019级道路与桥梁工程本科生石骁屹说,“我不仅记住了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体会到‘承载’的意义。”

在讲到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郑皆连院士主持的世界第一跨度拱桥时,安永辉院长引入“打铁还需自身硬”,鼓励同学们掌握过硬本领,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理论力学讲到力的方向性时,常岩军老师引入导弹之父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故事。“力,如果失去了方向,就如同风筝断了线。将来同学们不管飞得多高,走得多远,都要胸怀祖国,把个人的力量汇聚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讲到混凝土的搅拌与结构性能有重要关系时,陈正说:“大庆油田发生井喷事故时,王进喜跳进水泥浆中,用身体搅拌,‘铁人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水泥中加入砂石钢筋更加坚硬,人活着有精神有信仰才更坚定。”

“想不到专业课能听到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不断激发我们浓厚的社会责任和专业使命感,每节课都受益匪浅。”道路与桥梁专业本科生李腾宇说。

学院党委实施“党建驱动+课程驱动”工程,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和系部业务工作,汇聚支部党员集体力量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学生党支部发挥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及时收集和反馈课程感悟与建议,促进教学相长,推动持续改进。

示范带动:思政立德融入育人全过程

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后,学生的学习氛围发生了大转变。

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孙桂凯说:“水利工程有一门公式多、理论多、学生头疼的专业课,但通过思政案例引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反而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融入绿色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房屋建筑学融入低碳环保、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力学引入平南三桥、港珠澳大桥等思政案例……如盐入味,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程有了更丰富的“味道”。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韦欣怡说:“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割裂感消失了,专业知识点与课程思政案例结合在一起,使课程教学更加生动,也加深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读研究生甘凯元说:“对于我来说,土木人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增强了‘献身工程’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学习更有目标和激情。”

2022年暑假,同学们走进郑皆连院士主持修建的11座大桥所在县市和中学,与当地学生一起制作桥梁模型,讲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的成就以及拱桥设计者的工匠精神。同学们从课程思政的受教者成为传播者。

涓涓细流,润心启智。陈正告诉记者,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90%以上的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立德树人堂堂讲”实施一年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明显,本科生的读研率从2020届的23.3%提高到了2022届的37.8%。广西大学26个学院开展“立德树人堂堂讲”课程思政探索,全校立项254门“立德树人堂堂讲”课程思政示范课,进一步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推动课程思政入脑入心。